为更好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纺织行业生产运行的直接影响,中纺联于3月3日上线了纺织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周报调查,截止4月8日12时共有522户企业在线反馈了企业开工情况。中纺联将周报信息进行了汇总分析,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有关司局报送了行业复工复产最新进展,并反馈了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政策诉求,提出政策措施建议。现将4月1日~4月8日一周内纺织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报告如下,供行业参考。
(拍摄:中服网)
纺织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总体平稳,但继续保持开工形势稳定的难度加大。
根据复工周报调查数据,4月1日12时~4月8日12时,共有166户企业通过在线问卷提交有效复工数据,已复工企业比例达到98.8%,较前一周调查结果略提高0.4个百分点。本周复工人员比例略有波动,164户已复工企业的返岗工人人数达到27.8万,占正常情况下用工总人数的比例为90.9%,较前一周调查结果下降3.7个百分点。
中纺联群办、园区办对全国13个省份的28个重点纺织产业集群进行了调查,截至4月3日12时,上述集群共有6.8万户纺织企业复工生产,占集群企业总数的89%,较一周前调查数据提高2.6个百分点;已复工人数达到218.4万人,占正常用工人数的86%,较一周前调查数据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集群内3939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已复工企业比例为98.8%,已复工人员比例达90.2%。
被调查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形势保持平稳。28个重点产业集群共有6.4万户规模以下企业实现复工,占集群规下企业总数的比例为88.1%,较一周前调查数据提高2.4个百分点;规下企业已复工人数达到117.9万人,占正常用工人数82.5%,较一周前调查数据提高11.3个百分点。
虽然调查数据显示本周纺织企业复工复产形势总体继续保持平稳,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响,近期出口订单出现严重下滑,对纺织行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冲击。已开工企业比例目前仍保持高位,主要是大量纺织企业出于稳定员工、履行社会责任考虑,在订单不足的情况下仍勉力维持开工生产。
据了解,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小微企业停工情况,未来两周,纺织行业继续保持当前稳定开工形势的难度在将显著加大,开工企业比例或将有所下降。
订单不足情况有所加剧,开工负荷开始下降。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发达国家商业停摆时间延长,我国纺织企业订单,特别是出口订单下滑压力也持续加剧。根据周报及集群调查数据,本周有85.7%的企业和89.3%的产业集群反馈存在订单不足问题。周报数据显示,本周有57.1%的被调查企业反映遇到客户取消订单情况,较一周前调查时提高6.3个百分点。
本周166户填报订单情况的已开工企业中,订单量达到正常情况的80%的企业比例为31.3%,较一周前调查比例下降2.4个百分点;订单量不足正常情况50%的企业比例为27.7%,较一周前提高4.5个百分点。出口订单不足情况更为突出,出口订单量不足正常情况50%的企业比例高达70.2%,较一周前提高9个百分点。
终端市场需求不足、出口订单下滑的压力目前已传导至全产业链,纺织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复工复产以来稳步提升的产能利用率开始逐步下降。根据周报调查数据,在166户有效填写产能情况已复工企业中,55.4%的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0%,较一周前调查比例下降2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不到50%的被调查企业比例为9%,与比一周前调查结果基本相当。根据产业集群调查数据,本周有42.8%的集群产能利用率处于到疫情前的80%以下。
据了解,由于疫情造成市场需求大幅下滑,目前很多企业在手订单只能维持短期开工运行,预计未来两个月纺织行业产能利用水平将面临进一步下滑的压力。
疫情影响将持续较长时间,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建议企业在积极探寻市场机遇的同时,谨慎维持低速运行,平稳渡过困难时期。
受需求不足、产销下滑影响,近期很多企业出现库存积压情况,资金周转压力凸显。出于回收资金的需求或对市场前景缺乏信心,很多企业低价出货,纺织原料及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进一步挤压收益。
订单不足、资金紧缺是当前企业反映最多的现实问题。
中纺联向有关政府部门报送了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动态信息,反馈了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问题,再次强调了强化资金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尽快启动内需消费、扶持出口企业渡过难关等政策诉求。
当前,海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引起的外需不足、订单缺乏情况仍将持续较长时间。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虽然稳步向好,但内需市场并未出现反弹式增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出于防疫需要,国内商业活动仍未完全恢复正常,社交活动减少也影响纺织服装类商品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服装类商品需求弹性相对食品、日用品更高,在当前经济及就业形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纺织服装类产品成为消费者压缩支出的对象。我国出口产业链规模较大,内外销产业链本身也有明显差异,内需市场增长动力不足,进一步加大了出口企业转销内需市场的难度。建议企业在积极探寻市场机遇的同时,以平稳渡过困难时期为目标,谨慎做出经营决策,加强内部管控,防控资金链风险。同时,建议充分关注各级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出台的扶持措施,积极争取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