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建筑有哪些概念解析?
罗曼建筑(英文:romanesque architecture)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罗曼”即“罗马式”的意思。在法语中,以“罗曼(roman)”一词概括西方十一十二世纪宗教建筑的风格最早是由诺曼底学者德热维尔(charles de gerville)于1818年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出,在此之前,法国对西方中世纪宗教建筑大都以“哥特”一词归类,最多也是少数学者加以区分墨洛温风格、卡洛林风格和哥特风格三个阶段,或是早期哥特和晚期哥特亦或重哥特和轻哥特两个阶段。德热维尔以“罗曼”这一十八世纪语言学家用来指代从拉丁语演化而来之语族的称谓概括建筑风格,用意即是以拉丁语和罗曼语族诸语的关系暗道古罗马艺术与罗曼艺术的关系,即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变体。在英国,“罗曼(romanesque)”一词概括这一建筑风格则于1819年最先出现;德国学者最初则在teutsch、langobardisch和romanisch三词间犹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偏向romanisch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