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病虫害是保证玫瑰获得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病虫害必须要早期发现,及时防治,否则令其蔓延扩散,不仅增加防治困难,而且常会造成经济损失。
(一〉病害防治
1.病毒病夏、秋季之间,如果长时期干旱少雨,加之蚜虫猖獗,容易发生玫瑰的枝叶萎缩,卷曲成球形,叶片硬化发脆,有的枝条扁平肥厚成畸形,这是患病毒病的症状,主要是蚜虫传播所致。
防治方法:首先消除蚜虫的滋生和蔓延,用40%乐果乳剂。-5千克,加水750~1000千克,喷雾治蚜虫。对已经感染病毒的玫瑰病株,立即挖出烧毁。对其余玫瑰用50%代森环可湿性粉剂。-5公斤,加水200~300千克喷雾防治。
2.白粉病白粉病病原菌首先侵染植株的叶片、花梗和花蕾,嫩叶最容易发病,病菌附着在叶片背面,产生菌丝体后,穿过叶片的气孔进入叶肉组织吸取营养。菌丝体成熟后产生白色粉未状孢子,即为自粉病。随着病情加重,白色霉点会布螨全叶,叶片变得凹凸不平,或者扭曲,叶色变成灰黄。新梢发育不良,花枝和花茎变柔软、弯垂,花蕾下部密生霉菌,叶片也逐渐脱落。
白粉病的白粉是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分生于包子的发芽适温为17~25℃,30℃以上时会受到抑制。发病的湿度范围非常大,空气相对湿度23%~99%之间均能发病。因此,即使在干燥的温室内或者霉雨季节高温高湿条件下,白粉病仍可发病并迅速蔓延。在温室和大棚栽培时,全年都可能发病,基本是按照孢子→侵染叶片→发病→形成孢子又重复侵染植株,对玫瑰的危害非常严重。
不同玫瑰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不同。巨星、玛丽蒂宝亚、尤特、茨外拉、夏特丽莱斯、阿尔斯麦尔、洁尔法丽等品种抗病性较弱。作为温室玫瑰的索尼亚对各种病害的抗性都很强。此外,施肥也影响发病程度,例如在多氮、多磷条件下,植株的叶片大而薄,就易受病菌感染,即使索尼亚品种也不例外。
防治方法:首先选择抗病性品种。白粉病多发生在早春和初秋,对温室或大棚要多换气,并降低空气湿度,在气温允许的情况,即使在夜间也应适时打开天窗通风。对患病植株要及时清除病枝、病叶,收集后深埋,以杜绝侵染源。
采用药剂防治,一般选用1000倍多氧霉素ps乳剂或800倍45%代森镀水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稀释液喷雾。玫瑰休眠期间,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喷雾,玫瑰生长期则用波美0.1~0.2度石硫合剂防治。
3.锈病玫瑰多孢锈菌及玫瑰短尖多孢锈菌均为害玫瑰及蔷薇属多种植物。玫瑰锈病是单主寄生,发病于5~9月,在叶片和茎秤上出现橙色粉状病斑(即夏孢子堆),在四季温暖多雨或多雾天气,夏孢子可终年生存,成为主要侵染源。玫瑰感病后,枝叶瘦黄,生长不良,次年开花少,枝条萌发也受影响。7~8月是发病高峰期,叶片卷曲不平,边缘枯焦变黄褐色并早期落叶。秋天产生越冬的孢子堆,冬孢子堆和菌丝在寄主病芽或病枝上越冬。玫瑰栽培太密,通风透光不良。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缺肥或施氮肥过多等发病严重。栽培品种中巨星、玛丽蒂亚宝、布莱德尔等对该病抗性较差。
防治方法:及时剪除病枝病叶,早春玫瑰发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在生长季节喷洒80%代森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稀释液,或95%敌锈纳原药250~300倍稀释液(在劳液中加入0.1%洗衣粉可增加药效),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
4.黑斑病病菌在枯叶及土壤中越冬。次年5~6月开始侵染玫瑰叶片,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后来扩大成黑褐色或紫褐色圆形斑,边缘有灰白色放射状的菌丝体,圆斑上密生多个黑点,为分生孢子器。孢子器成熟后释放出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再行侵染。夏、秋季气温24℃左右,相对湿度98%左右,病害发生严重。雨水是该病害流行的重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严重,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植株生长不良等都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清扫落叶集中深埋。早春发芽前,喷布3~4度石硫合剂;6~8月间每隔10~14天喷120~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45%代森锰水剂1500~2000倍液。
5.霜霉病病原菌主要侵害玫瑰叶片。发病初期,在新梢的下部叶片上产生黄灰色或暗紫色的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随后变成灰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其症状近似药害。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病叶背面产生白色的霉状菌丝体,此时叶片很易脱落。腋芽和花梗发生变形,出现病斑。受病严重时新梢基部出现裂口。夏季剪枝后会导致发育不良或沿切口向下枯死。玫瑰霜霉病症状与黄瓜霜霉病一样。在叶脉之间呈现紫褐色病斑。
霜霉病菌的孢子侵入叶片(背面)气孔后,在温度10~25℃湿度100%的条件下,经过18小时开始形成的新的孢子。而新孢子传播需在温度10~25℃、湿度100%,叶片上有水滴存在,经3小时才会进行。
露地栽培时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温室栽培时多发生在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此期间昼夜温差大,在温室或大棚密闭情况下,空气湿度大,叶片边缘易积水珠,容易发病。
不同品种的玫瑰抗病性差异很大,伽耐特、凯罗尔、玛琳芭具有免疫力,索尼亚、哈罗、布莱德尔、高尔登拉谱奇、撒曼萨、凯麦奥等抗病性较强,卡丽娜、巨星、金峰、拜林德、玛丽蒂宝亚、甲库林以及皂丽娜、塞恩塞肖、政妮阿米斯等抗病性较差。
防治方法:霜霉病发生主要因素是空气湿度大和叶片边缘有溢液(水滴),因此,预防此病应降低室内空气湿度,避免低温,并通风换气。
采用科学的浇水方法并控制浇水量,避免大水漫灌。在设施内外温差加大的情况下,容易使屋面结露或叶片形成水滴,则应启动换气扇,以降低室内湿度。夜间室外温度在12℃左右时,可将天窗打开以降低湿度。
在无加温温室或大棚内栽培时,更易发病,故应选择抗病性或免疫性品种。
在开始发病时,及时喷洒40%乙磷铝(克霉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上述几种药剂要交替使用,每隔7天喷一次。也可用百菌清烟雾片熏治,每立方米每次用原药0.2~0.3克。如果霜霉病与自粉病混发时,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与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混用,兼治两种病害。
6.玫瑰根癌病此病分布极广,可寄生苹果、梨、桃等果树以及牡丹、苟药、大丽花等花卉植物。在根部或根颈部发生癌瘤,初期为灰白色,内部松软,后增大变褐色,表面糙粗不平,大小不一,数量有多有少,使植株生长势衰弱,叶片变小而黄薄,新梢生长不良,容易产生盲花,切花质量差。该病为土壤中杆菌属的细菌所致,根瘤细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通过植株的伤口侵入寄主。玫瑰在进行嫁接或定植过程中,在接口或础木断根处容易被病原细菌侵入,所以用切接法嫁接的植株发病多,芽接苗发病少。微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酸性土壤不利于此病菌繁殖,或失去寄生力。
防治方法:首先要严格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进入栽培地。在嫁接过程中形成的切口利用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消毒,对枝剪和嫁接刀用5%福尔马林或10%次氯酸锅液消毒10分钟。必要时应进行土壤消毒。
7.茎溃痛病又名枯梢病。此病在世界各地多数玫瑰种植地发生,并造成损失。植株在感病初期皮层上出现灰白、黄色或红色斑,以后扩大变成褐色,溃殇部分失水变干后,皮层开裂,溃殇部凹陷,上面产生黑色针尖状分生孢子器。溃殇组织逐渐扩展,常常环割茎部,造成上部枝叶死亡。小病斑相互连接形成较大溃殇斑。
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6℃左右,常由植株的伤口入侵。植株修剪后如20~30天内形成健康的木栓形成层,可有效地防止茎部被感染。
防治方法:剪除并销毁病株,注意减少茎部伤口。据报道,靠近茎节处修剪,有预防发病的作用。
化学防治: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或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以上几种菌剂为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对多种真菌病害均有预防作用,在植株表面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被雨水冲刷,残效期7~10天,可抑制真菌的侵染。如病菌已侵入植株体内后,其杀菌作用很小。
(二)虫害防治
1. 苹毛金龟甲和黑绒金龟甲
同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苹毛金龟甲白天和夜晚成群为害玫瑰的花瓣、花态、幼叶和嫩梢,其成虫活动特点是由分散到集中,虫口密度大,常对花蕾及花序造成毁灭性灾害。黑绒金龟甲,夜晚群集在玫瑰叶丛中,专食叶片、幼芽。如果玫瑰园内外杂草丛生,夏夜无风闷热天气,金龟甲活动更为猖獗,严重时将玫瑰花、叶全部吃光,危害很大。
防治方法:金龟甲成虫有假死习性,早晚不太活动,摇动植株,捕杀落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夜晚利用黑光灯诱杀。化学防治用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
2.玫瑰长须蚜虫和玫瑰绿蚜虫同翅目蚜科此类蚜虫为害玫瑰、蔷薇、月季的新梢、幼叶、花梗、花蕾,刺吸寄主汁液,造成被害部位的蜷缩、畸形,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蚜虫多在早春和初夏发生。在设施栽培时如防治及时一般不会严重发生。蚜虫分泌的“蜜露”易诱发煤污病、病毒病等。蚜虫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0℃左右,气候干燥有利于蚜虫繁衍。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较为有效。选择50%辛硫磷乳油1000倍稀释液,或20%氰戊菊酶